“再刷一会儿视频就睡。”
“这个方案今晚必须赶出来。”
“今晚的比赛 / 直播绝对不能错过。”
这些场景是否似曾相识?熬夜,已经成为现代人,尤其是年轻人生活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。我们常把 “熬夜伤身” 挂在嘴边,但总觉得自己年轻,扛得住。然而,一则则关于年轻人因熬夜猝死的新闻,一次次为我们敲响警钟。
那么,熬夜到什么程度真的会发生猝死呢?
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:熬夜本身未必是猝死的 “直接刀手”,但它是名副其实的 “头号帮凶”。它通过大幅升高心脑血管的负担,大幅提升猝死风险。
当我们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极差时,身体会处于一种持续的应激状态:
心脏负荷加重:神经系统紊乱,交感神经异常兴奋,导致心跳加快、血压升高,心脏需要更 “费力” 地工作。
炎症反应加剧:身体会分泌更多的应激激素,如皮质醇,促进全身炎症反应,损害血管内皮。
诱发致命心跳紊乱:对于本身就有隐匿性心脏病(如肥厚性心肌病、冠心病等)的人,熬夜带来的巨大压力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这种紊乱就像心脏的 “电路系统” 突然短路,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这类致命情况,最终导致猝死。
韩冬梅主任表示:猝死的发生,往往是 “基础病” 遇上 “催化剂” 的结果。而长期熬夜,就是那个最强力的催化剂之一。数据显示,长期每天睡眠不足 6 小时,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会增加 3 倍;我国每年因熬夜相关问题猝死的年轻人超 55 万,这些数字都在提醒我们:身体比想象中更脆弱。
当出现以下 4 种危险信号时,是身体拉响的最高级别警报,必须立刻停下手中的事,赶紧休息!
胸口闷痛、心悸心慌
连续熬夜加班 3 天以上,或熬夜时突然感到胸口有压迫感、闷痛,像有块大石头压着,有时疼痛还会放射到肩膀、手臂或后背,同时伴有心慌、心跳过快 / 过慢、心律不齐。这极有可能是心肌缺血的求救信号,千万别硬扛,立刻停止一切活动平稳休息,若症状持续不缓解,必须立即就医。
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、头晕
熬夜后出现从未有过的剧烈头痛,或感到天旋地转、站不稳,甚至伴随恶心、呕吐。这可能是血压急剧升高或脑血管异常的征兆,需警惕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可能,此时不能再坚持工作或活动。
视力突然模糊或眼前发黑
“眼前一黑,差点晕倒” 这种一过性的视线发黑,是大脑供血不足的典型表现。熬夜会让血液变得粘稠、流速减慢,导致大脑尤其是视觉中枢暂时缺血,这是身体在告诉你:大脑的 “能量供给” 即将耗尽,必须马上休息。
信号四:浑身极度疲劳、气短乏力
这种疲劳不是普通的困,而是深入骨髓、无法通过简单休息缓解的疲惫感。甚至连走路、说几句话都气喘吁吁、上气不接下气,这是心脏功能严重下降、全身器官供氧不足的体现,是猝死前非常危险的信号。
长期熬夜的影响
除了上述紧急信号,长期熬夜还会带来慢性伤害,悄悄透支健康:
免疫力崩溃:身体抵抗力下降,感冒、口腔溃疡等小病不断,恢复速度也变慢。
认知能力下滑:记忆力衰退、注意力难以集中,反应速度变慢,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。
内分泌失调:皮肤暗沉长斑、出油长痘,脱发问题加重,女性可能出现月经紊乱。
情绪问题频发:易焦虑、暴躁,甚至增加抑郁风险,影响人际关系和心理状态。
总结而言,猝死不是一个 “熬到几点” 的程度问题,而是一个 “长期睡眠透支” 的概率问题。
每一个不眠的夜晚,都在为健康风险加码。没有什么工作、什么娱乐,值得用生命去交换,今夜,请务必早点睡。
JXR 2025 11.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