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科普文章 > 老年病科 >

惊!中风竟给身体留下这三大 “定时炸弹”,教你提前化解!

  如果要探讨老年人最畏惧、最不愿面对的疾病,中风必定名列前茅。中风,犹如隐匿在暗处的 “健康杀手”,其致死率之高令人胆寒。更为棘手的是,一旦被它 “盯上”,患者往往要承受长期的病痛折磨,那些恼人的后遗症如同甩不掉的 “尾巴”,紧紧相随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,甚至让患者的余生都在痛苦与不便中度过。今天,让我们深入了解中风最常见的三大后遗症,并探寻如何提前防范,尤其是融入中医智慧,为健康筑起坚固防线。

  肢体运动障碍

  肢体运动障碍堪称中风后最常 “现身” 的后遗症之一。许多患者中风后,一侧肢体变得软弱无力,活动起来极不灵活,情况严重者肢体完全丧失行动能力,陷入偏瘫困境。部分患者走路时,会呈现出独特的 “划圈步态”,患侧下肢僵直伸直,脚不自觉地向外撇,每一步都像是在地上艰难地划圈。追根溯源,是中风无情地损伤了大脑中管控肢体运动的神经中枢,致使神经信号传递的 “高速公路” 堵塞,肌肉接收不到大脑发出的精准运动指令,从而 “罢工” 或 “乱作一团”。肢体运动障碍不仅使患者穿衣、洗漱、行走等日常基本活动变得困难重重,更在他们的心理投下沉重的阴影,自信心受挫,内心饱受煎熬。

  语言障碍

  语言障碍在中风患者群体中也颇为常见。一些患者说话时言语含混不清,满心的想法却难以准确表达,仿佛喉咙被无形的枷锁束缚;还有患者能听懂他人话语,自己却难以拼凑出完整、清晰的句子;更有甚者,完全无法理解他人的言语,交流的桥梁瞬间崩塌。这一切皆因中风对大脑中与语言功能休戚相关的区域,诸如布洛卡区、韦尼克区等,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。语言障碍犹如一道鸿沟,横亘在患者与他人之间,阻断了正常的沟通交流,使得患者逐渐变得孤僻、自卑,将自己封闭在孤独的世界里。

  认知障碍

  部分中风患者在漫漫康复之路上,会遭遇认知障碍这只 “拦路虎”。记忆力大不如前,刚刚发生的事情转瞬即忘;注意力难以集中,思绪像断了线的风筝四处飘散;思维变得迟缓,思考问题如同老牛拉破车般艰难;判断力也大幅下降,无法准确分辨是非对错。这些患者可能出门后便迷失方向,连朝夕相伴的家人也认不出来。认知障碍不仅严重拉低患者的生活质量,更让家庭照顾负担倍增。长此以往,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为血管性痴呆,给患者和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与绝望。

  如何提早防范中风后遗症?

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病

  积极治疗中风的原发病是防范的关键。像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,这些疾病就像是中风的 “帮凶”。在西医通过药物精准控制血压、血脂和血糖的同时,中医也能发挥独特作用。比如,中医可依据患者的体质和病症,开出个性化的中药方剂。对于高血压患者,天麻钩藤饮等方剂可起到平肝潜阳、调节血压的功效;针对高血脂,一些具有活血化瘀、化痰祛湿功效的中药,能帮助改善血液黏稠度。中西医携手,双管齐下,从根源上降低中风及后遗症的发病风险。

  中医特色康复治疗

  在中风急性期过后,尽早开展康复治疗至关重要,而中医康复手段独具优势。针灸治疗可刺激特定穴位,疏通经络,促进神经功能恢复。例如,选取百会、足三里、三阴交等穴位,通过针刺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,改善肢体运动障碍。推拿按摩同样不可或缺,专业的推拿师运用推、拿、按、揉等手法,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,能缓解肌肉紧张,促进血液循环,防止肌肉萎缩。此外,中医的康复功法,如八段锦、太极拳等,动作舒缓、刚柔并济,患者坚持练习,有助于增强体质,提高肢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。

  身心同治

  患者自身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康复的 “助推器”。中医强调情志对健康的影响,不良情绪易导致气血紊乱,加重病情。家人的关爱与支持更是不可或缺,要多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,增强其康复的信心。同时,健康的生活方式依旧是基石,合理饮食,遵循中医的饮食原则,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食材,如体质偏寒者可适当食用羊肉、桂圆等温热性食物;适量运动,可选择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中散步、打太极;戒烟限酒,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的伤害。

  中风后遗症虽可怕,但只要我们提早防范,将中西医结合的理念贯穿始终,就能最大程度降低后遗症的发生风险,让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与希望,拥抱更美好的生活。

JXR 2025 4.08


网站首页 预约挂号 健康科普 就诊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