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科普文章 > 中医科 > 类风湿关节炎 >

关节肿痛晨起僵?别当小毛病,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!

发布时间:2025-08-05字号:AAA

  “早上醒来手指关节又肿又僵,握个拳头都费劲,活动半小时才能缓过来 —— 这是不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?” 在风湿免疫科门诊,不少患者带着这样的疑问就诊,却没料到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,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发出的 “预警信号”。

 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病,最常侵犯手、腕、足等小关节。患者往往先出现关节肿痛,尤其是晨起后的僵硬感(医学上称为 “晨僵”),持续时间超过 30 分钟,甚至长达数小时,活动后才能逐渐缓解。随着病情进展,关节会出现畸形,比如手指向外侧偏斜、手腕无法伸直,严重时连端碗、系扣子这些基本动作都难以完成。

  很多人会把这种症状和 “骨关节炎”“腱鞘炎” 混淆,觉得贴贴膏药、吃点止痛药就能应付。但类风湿关节炎的危害远不止关节疼痛:它就像一把 “隐形的凿子”,会悄悄侵蚀关节软骨和骨质,如果不及时干预,2-3 年内就可能出现不可逆的关节损伤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它还可能累及心脏、肺部等器官,增加全身健康风险。

  科学识别:这些信号提示类风湿关节炎

  除了晨僵和关节肿痛,类风湿关节炎还有一些典型表现:比如多关节对称发病(左右手同时出现症状)、关节肿胀呈 “梭形”(手指中间关节肿得像纺锤)、持续低热或疲劳乏力等。如果出现这些情况超过 6 周,一定要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。

  医生会通过三项关键检查明确诊断:类风湿因子、抗环瓜氨酸肽抗体(抗 CCP 抗体)等血液指标检测,能反映免疫异常的活跃程度;X 线、超声或磁共振检查,可观察关节内的骨质破坏和炎症情况;结合关节肿胀、晨僵的持续时间等临床症状,就能做出准确判断。

  规范治疗:早干预才能避免关节变形

 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核心是 “早发现、早治疗”。一旦确诊,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,常用药物包括:

  非甾体抗炎药:快速缓解疼痛和肿胀,但不能阻止关节破坏;

  甲氨蝶呤等改善病情抗风湿药:能延缓疾病进展,保护关节功能,是治疗的 “基石”;

  生物制剂:针对特定炎症因子发挥作用,适合中重度患者或对传统药物反应不佳者。

  很多患者担心 “药物副作用大” 而擅自停药,这恰恰是病情反复的重要原因。其实在医生指导下规律用药,既能有效控制炎症,又能将副作用降到最低。同时,配合关节功能锻炼(如握力训练、关节屈伸练习)和物理治疗,能更好地保持关节灵活性。

  类风湿关节炎虽然顽固,但并非无法控制。如果发现自己有关节肿痛、晨僵等症状,千万别当作 “小毛病” 拖延。及时就医、规范治疗,才能阻止关节变形,守住生活质量。北京军颐中医院愿意成为您对抗疾病的后盾,让每一个关节都能灵活自如,让每一天都远离疼痛困扰。

JXR 2025 8.5

网站首页 预约挂号 科普文章 就诊指南